“秋”是收获的季节,蕴含着满满的喜悦,把它放在“心”上的时候,却成了“愁”字。无法考究造字者的意图,邢各庄却演绎了现代版的“心上之秋”。
“粮道”堵车
“堵车”对于司机朋友们来说并不陌生,然而,如果堵在你车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粮食,你会作何感想呢?第一印象是新鲜,弃车前行的时候就一定会感慨:太壮观了!这一定是中国的唯一!
邢各庄有1097家农户、3658口人,拥有耕地近万亩,是滦州花生和玉米的主产区。每户至少需要80平方米的晾晒场地,而实际小区内路面面积约为23400平方米,阳面路占一半的话,户均10平方米左右,全部改作晾晒场,也只能满足八分之一的农户需求,留出必备主干道之后就更少了。秋天,邻里之间的“矛盾”似乎也客观、必然的成熟了。
“美丽”乡村
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已经有些年头儿了,从最初的“一面齐一面净”,到现在的美丽乡村,农民走过了一段跨越式的历程。街道全面硬化,两旁都有果树或观赏树,路灯遍及大街小巷,近两年又开始“气代煤”,粮食都晒在房上,财政供养的保洁员定时清扫收集生活垃圾。文化娱乐广场和健身器材,应有尽有。
邢各庄是新农村建设的大胆尝试,如今确实对比鲜明。农民住上了高楼,自付物业费,小区全面晒粮,农具遍及各个角落,没有娱乐广场和健身设施……
曾经,村里的跳舞队和秧歌队大打出手,争的那块场地,只是村中央那个原本用作绿化的小小的环岛……
邢各庄村农民上楼,节约建设用地890.8亩,份量足够沉重……
无人街
这里有一条无人街,自2015年小区建成入住,至今已有4个年头,这条商业街仍是无人街。这些资产是呆滞的。当前,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,主要就是为了盘活农村集体呆滞的资产,全民分配收益,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。而邢各庄村的农民目前还存在财产性支出---物业费,无论居住与否,都需要自行支付。某农民为10岁儿子准备的婚房,正常要到十几年后孩子结婚才住,好几千元的物业费,是普通农民一份很重的财产性支出。有些纯农业户,全年的收成仅能满足基本衣食,确实难以承受物业费和暖气费,“上楼烧柴”的念头随之萌生。全市,农业为主的平改楼村庄,只有这个村,农民自己支付物业费。期待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”政策的落实,能给这里的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!
“乡村振兴战略(2018-2022年)”给这个特别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“二十字”方针(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),使相关政策和举措产生真正的效率。
万众期待2022年邢各庄的全新面貌。
滦州大数据,让你更懂滦州……